志愿军16军:唯一一个苏械军,53年换防三八线,美军不久签署停战

快3技巧与规律
新闻动态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快3技巧与规律 > 新闻动态 >
志愿军16军:唯一一个苏械军,53年换防三八线,美军不久签署停战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4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62

1953年,志愿军第16军奉命调防三八线附近,美军听说后,不久就签署了停战条约。

抗美援朝战争,志愿军共计有27个军、炮兵部队包括10个师与18个团、高射炮部队则由5个师与10个团及60个独立营组成,此外还有三个坦克师、空军歼击机部队含10个师与1个团、3个轰炸机大队,以及铁道兵师、公安师和工兵团等部队亦相继投入战斗。

这样看来,志愿军的武器装备颇为丰富,炮兵与坦克部队亦具相当规模。然而,在战争全程中,这些苏联提供的先进武器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示,原因在于战争接近尾声时,苏联的援助才全面到位。

在抗美援朝中,志愿军部队主要依赖的是苏联提供的轻武器。至于全面装备苏式武器的部队,仅有16军一支,其他部队因战事紧急,未能全面换装苏械。志愿军第16军,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,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,可追溯至南昌起义、平江起义、湘南起义及闽西暴动等武装起义的部队基础。在红军时期,该军逐渐发展成为中央红军第1军团与第3军团的重要力量。

展开剩余84%

抗战时期,这支部队进一步发展为八路军的重要组成部分,如115师343旅的第685团2营和第686团3营等。抗战胜利后,经过整编,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,由开国上将杨得志担任司令员,苏振华担任政委。1947年,该纵队进一步与第七纵队合并,形成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,由开国上将杨勇担任司令员,苏振华继续担任政委。

解放战争期间,中野一纵在多个重大战役中表现出色,如豫北战役、鲁西南战役、千里跃进大别山、淮海战役及渡江战役等,均立下赫赫战功,为全国的解放与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1949年2月,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下辖的第一旅和第二旅经过改编,分别成为第46师和第47师,而豫皖苏独立旅则改编为第48师。这三个师共计2.5万人,在河南省沈丘县集结,最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,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,由尹先炳担任军长。此外,中野一纵下辖的第20旅也经过改编,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第52师,而后更名为第13军149师,这支部队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表现卓越,被誉为王牌师。

在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,第16军在解放成都和黔西南的战役中再次取得显著战绩。1950年1月,根据战略部署,第16军第48师被调往川南军区,负责留守泸州,而军部则率领第46师和第47师开赴贵州,执行剿匪任务,为当地的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然而,就在第16军准备改编为地方军分区,以适应国家和平建设的新形势之际,抗美援朝战争突然爆发。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国际局势变化,各部队迅速收拢力量,准备投入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。1951年5月,第16军在河北石家庄至辛集深县地区集结,进行扩编、换装和严格的军事训练,为即将到来的入朝作战做好充分准备。

1951年7月,为加强前线兵力,第16军抽调了90个建制排共计3646人,组成两个团,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部分,毅然踏上了入朝作战的征途。同年9月,为粉碎美军的秋季攻势,第16军主力开进到吉林通化,并以第47师为先头部队,率先进入朝鲜咸兴西南地区,有效保障了志愿军主力侧后的安全。随后,在11月,主力部队回防辽东半岛,部署至丹东、营口和义县等地。

在东北驻防期间,由于第48师尚未到位,中央军委决定将第11军的32师划归第16军指挥。这一调整使得第16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了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部队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志愿军中只有三个师是装备了苏联武器的苏械师,它们分别是第11军的32师以及第16军的第46师和第47师。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说,第16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苏械军。

1952年12月,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,志愿军第16军(包括军直、第46师、第47师和第32师)从集安和安东口岸正式入朝作战。

志愿军第16军在当时堪称中国军队中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,全军共计六万名官兵,配备苏式武器装备,于1953年初浩浩荡荡地进驻朝鲜地区,并在朝鲜西海岸部署,负责执行反空降与抗登陆作战任务。

第16军的装备堪称一流,每个步兵师均配备有1.6万名官兵,下辖三个步兵团、一个炮兵团、一个工兵团、一所野战医院、一个特务营、一个通讯营以及一个运输大队,其中包括615辆汽车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该军火力强大,防空能力亦十分突出。每个师的炮兵团均包含炮兵营、高射炮营、反坦克连等多个专业单位,炮兵营配备有18门122毫米榴弹炮,高射炮营则装备有18门双37毫米高射炮,反坦克连则配备有18门85毫米反坦克炮。

此外,每个步兵团均拥有一个直属炮兵营,下辖炮兵连、高射机枪连和无后坐力炮连等多个单位,装备先进且齐全。每个营亦配备有炮连,下辖迫击炮排、重机枪排等,火力配置相当完备。在连一级单位,亦配备有迫击炮和轻机枪等武器,显示出志愿军第16军在步兵火力方面的强大实力。

由于入朝时间较晚,第16军在朝鲜战场上并未遭遇大规模战斗。直至1953年6月,该军才奉命驻防三八线中段,负责组织防御、固守铁原、金化、平康等重要地区。在此期间,第16军主要执行小规模战斗任务,以稳定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“铁三角”地区,并牵制美军,有力配合金城方向的反击作战。

自入朝以来,志愿军第16军参与的战斗规模相对较小。然而,即便在有限的战斗经历中,该军亦展现出其强大的战斗力和精良的装备水平。

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16军的第46师136团9连,受领了一项重要的作战任务,即攻占美军步兵第2师第38团某连所驻守的527.7高地。尽管这看似是一场规模较小的战斗,然而军长尹先炳却高度重视,调动了多达83门75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,对美军驻守的高地进行了猛烈的炮火轰击。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,步兵部队迅速发起冲锋,当他们抵达阵地时,美军的防御工事已几乎被摧毁殆尽。最终,九连以极小的伤亡成功歼灭了敌军一个连队。

然而,这场战斗的胜利并未得到志愿军其他部队军长的普遍认同。他们纷纷向尹先炳提出质疑,认为为攻打一个小小阵地而消耗如此多的炮弹资源,实非明智之举。对此,尹先炳却以坚定的态度回应道:“我作为苏械合成军的军长,使用炮火当然应当显得更为阔绰。”

在16军成功攻占该阵地后不久,敌人迅速发起反击,荷兰军队迅速重新占领了这一地区。面对这种情况,尹先炳再次果断决策,于19日晚组织了更大规模的炮火打击。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,16军第136团10连仅用时半小时便成功消灭了阵地上残余的敌人,重新夺回了阵地。

紧接着,7月21日,志愿军第16军第94团7连在炮火的掩护下,同样只用了半小时便消灭了驻守在248.8高地上的南朝鲜军第2师31团2连。这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充分展示了志愿军在火力支援下的强大战斗力。

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就在志愿军第16军及其他53个苏械师正在换装更先进的苏械武器、准备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势之际,美国却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,宣告了战争的结束。这一结果令尹先炳军长深感不满,他感叹这场战争并未能让他充分施展拳脚。

美军之所以选择停战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识到随着志愿军武器装备的不断改善,美军在战场上的优势已逐渐丧失。如果继续战斗下去,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前途将变得愈发不确定。因此,他们选择了见好就收,接受停战协议。

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,志愿军第16军在三八线上驻防长达五年之久。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峙在三八线阵地上,共同维护着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宁。直到1958年4月,志愿军16军圆满完成了抗美援朝作战任务,随着志愿军总部及各部队全部撤出朝鲜,这段英勇的历史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发布于:天津市